文献&案例展示
认知训练预防老年滞呆
日期:2022-06-15 浏览次数:
      人类从感知器官(视觉听觉味觉、触觉嗅觉)输入的信息经过大脑的归纳整理,就会出现认知、情绪、记忆、运动等。但人脑感知到的外部世界,是客观现实,现代科技让我们也可以对虚拟世界进行感知。
       比如,一般人爬不了喜马拉雅山,但可以拿着一张喜马拉雅山的摄影作品,这张照片是平面的,但是我躺在床上,看着照片,也可以把平面变成立体,想像自己正在爬喜马拉雅山。随着电视、电脑技术的发展,即便我们的肉身不能身临其境,也可以好像“身临其境”。
       然而,人脑与现实世界的交互也会出现功能障碍。这种障碍可能是器质性原因(比如大脑受到损失),也可能是心理性原因(比如大脑不敢体会现实)。心理性原因,最常见的就是恐惧。

比如,张家界有个玻璃长廊(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,桥面长375米,宽6米,桥面距谷底相对高度约300米——编者注),底下是万丈深渊,很多人不敢走,只敢爬过去,这就是登高恐惧症。

如果要更进一步探索,我们需要认识大脑的理解层次。

理解层次早期被称为Neuro-Logical Levels。我们的大脑在处理任何事情的时候,都分为以下几个层次:
1.精神
我与世界上其它人、事物的关系(Who else?)。
2.身份(Who am I?)
我怎样看自己(我是谁?)。给自己定位,描述出自己的定位,便涉及到身份的意义了。
3.信念、价值(Why?)
为了配合上述的身份,我需要有一套怎样的信念和价值?
— 为什么做(或不做)?
— 有些什么(重要)意义?
— 应该是怎样的?
— 对我有什么好处?
4.能力(How?)
怎样认识自己能有的选择(有没有选择,或者是“我必须这样做?”)。每一个选择都是一份能力,故此选择越多,能力越大。没有能力不敢选择。。。
5.行为(What?)
这个层次所指的是“做什么?”、“有没有做?”,即能力的挑选和实际发挥,也就是在环境中我的实际运作。
6.环境(Where and When?)
“环境”包括了所有.身体以外,即外界的条件。世界上的种种人、事、物、时、地、金钱和设备等都属“环境”。

      由环境到能力的低三层我们每天都有意识地接触到 ,所以是由意识所主导的,由信念、价值到精神的高三层,我们日常很少刻意地去思想,所以往往忽略了?其实,我们在人生中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被这三层所主宰。它们由潜意识所控制着,是人生成败苦乐之决定因素。
       个人的最高(或者最深的)境界是身份,所以,一般情况下往往只用到理解层次中较低的5层。层次越低的问题,越容易解决。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多是环境及行为层次的问题;当问题是在信念或身份的层次时,解决便较为困难了。一般来说,一个低层次的问题,在更高的层次里容易找到解决方法。反过来说,一个高层次的何题,用一个较低层次的解决方法,难以有效果。

       美国范德堡大学(Vanderbilt University)的研究员Geoffrey Woodman发表研究报告认为:利用想像可以在最早的层次上改变信息在大脑的处理模式。”,“虚拟现实和认知神经科学之间存在一个积极的反馈回路。一方面,虚拟现实设置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完全控制和无限制重复的环境,该环境是理想的实验环境。另一方面,认知科学提供的深入分析为越来越有效的临床治疗、行为实验甚至是娱乐式的游戏体验带来了更加沉浸、极度现实的体验,虚拟现实应该首先被用于心理认知和生理治疗,然后才是教育或娱乐。”


       阿尔茨海默病从临床前阶段发展为主观认知功能障碍,进展为轻度认知损害,直至最终出现痴呆是一个持续发展的渐进性过程,其病理改变往往在几十年前就已出现。这种改变具有不可逆性,因此预防比治疗更加重要。预防的关键是要识别痴呆的危险因素、处于疾病早期的症状以及早期的诊断。一方面,要定期进行体检,使高危因素尽早得到诊治;另一方面,如出现认知功能下降等症状要及早进行干预,做到早发现和早治疗。使病情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。

       中枢神经系统随年龄增加出现相应的结构和功能改变,与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有关。一些研究结果提示认知训练可以为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提供干预措施,大脑在记忆方面仍然具有可塑性。该方法适用于轻度认知功能损害和轻度阿尔茨海默患者,包括记忆、益智、策略等三项训练内容。
1、 记忆训练:可反复让患者辨认熟悉的生活场景。
2、 益智训练:可根据不同兴趣、爱好、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模式,通过沉浸的虚拟环境有规律、定时定量进行体验。
3、 策略训练:老年人常常不能选择有效的策略,而且在记忆任务中也不会不断调整策略,好的记忆策略常常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,这就要求不同事情运用不同策略,如想象、联系、分类等,而这些都可通过我们虚拟技术在虚拟环境中实现。